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汇聚全球人才,助力香港繁荣
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创新中心,香港始终将人才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自2006年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专才计划)以来,已有数以万计的专业人士通过这两大通道赴港发展,成为香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应运而生,致力于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进职业发展,并为香港的长远竞争力注入活力。
一、协会成立的背景与使命
香港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长期面临人才结构单一、高端专业人才不足的挑战。为突破这一瓶颈,特区政府通过优才计划吸引全球顶尖人才,侧重学术成就、行业经验及国际视野;专才计划则针对特定领域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业填补本地劳动力缺口。然而,新来港人才在职业发展、政策适应及社会融入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
在此背景下,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于2014年正式成立,成为首个由通过优才、专才计划来港人士自发组建的非营利组织。协会以“凝聚人才、服务社会、共建香港”为宗旨,通过政策倡导、资源对接及社群支持,帮助新来港人才快速融入本地环境,同时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深度合作,巩固其“超级联系人”角色。
二、核心职能与服务领域
协会的服务覆盖职业发展、生活融入、政策研究及社会公益四大板块,形成全方位支持网络。
1. 职业发展支持
香港职场竞争激烈,且行业规则与内地存在差异。协会通过举办行业研讨会、职业技能培训及企业参访活动,帮助会员了解本地就业市场趋势。例如,针对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香港重点发展领域,协会联合高校及企业开设专项课程,提升会员的专业竞争力。此外,协会还建立人才数据库,为会员与企业搭建双向对接平台,近年已促成数百名专业人士进入跨国企业或初创公司任职。
2. 政策解读与权益维护
香港的签证政策、税务制度及社会福利体系复杂多变。协会定期邀请政府官员、法律专家举办政策说明会,解答续签要求、子女教育等常见问题。针对人才普遍关注的“七年永居”政策,协会还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协助会员规划在港长期发展路径。在权益维护方面,协会曾多次向特区政府提交优化人才政策的建议,推动审批流程透明化、人才评定标准多元化等改革。
3. 社群建设与文化融合
从语言隔阂到生活习惯差异,新来港群体常面临“文化休克”。协会通过粤语培训班、本地文化体验活动及社区志愿服务,帮助会员深入接触香港社会。例如,协会组织会员参与“深水埗社区厨房”公益项目,既增进对基层社会的了解,也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同时,协会设立多个兴趣社群,如创业联盟、青年家长会等,促进会员间的资源共享与情感联结。
4. 推动香港与内地协同发展
作为两地交流的桥梁,协会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资源。在“前海深港合作区”“河套科技园”等项目中,协会推荐会员参与跨境创新团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此外,协会连续多年举办“香港青年内地实习计划”,带领本地大学生赴内地知名企业实践,助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下一代人才。
三、成就与影响力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协会会员规模已突破6000人,涵盖金融、科技、教育、医疗等20余个领域,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院士级科学家及行业领军人物。协会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个体成长层面,更深度参与了香港的社会治理。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协会组织会员参与社区防疫,协调医疗物资捐赠;在“北部都会区”发展规划中,协会提交的多项人才住房、跨境交通建议被政府采纳。
更为重要的是,协会打破了外界对“新香港人”的刻板印象。通过公益活动和公共事务参与,会员群体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名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优才计划会员表示:“协会让我意识到,香港不仅是职业发展的跳板,更是值得扎根的第二故乡。”
四、未来挑战与展望
尽管成绩斐然,协会仍面临多重挑战。全球人才竞争加剧、香港生活成本高企、部分行业薪酬优势减弱等因素,可能导致人才流失。对此,协会正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一方面,加强与海外高校及猎头公司合作,拓宽引才渠道;另一方面,推动特区政府优化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配套政策,提升香港的整体吸引力。
展望未来,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 target=”_blank”>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将继续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深化与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合作。在数字经济、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协会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会员创业创新。同时,协会将更注重青年人才的培养,通过 mentorship(导师制)项目,构建跨代际、跨行业的知识传承网络。
结语
人才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基石。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通过系统性支持与资源整合,不仅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专业人士找到归属感,更激活了香港的创新基因与社会活力。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下,协会正成为连接个人梦想与城市愿景的纽带,为香港谱写更具包容性与竞争力的未来篇章。